這是凱宇專訪馥林文化編輯均健的錄音,請大家批評指教喔! (下載語音檔請按此

作為有意識的存在物,人不可避免地要問自己:「我是什麼?」當然「我是人」。是不是呢?這就要證明。-《藝術人類學》,頁416

我想這句話已經道盡易中天大師撰寫《藝術人類學》的主要目的。

對台灣的讀者來說,多半是從歷史人物品評來認識易中天先生,近年在台陸續有《品三國》、《漢代風雲人物》、《先秦諸子百家爭鳴》、《閒話中國人》、《品人錄》…等十數本著作。

我很喜歡易中天的犀利筆鋒與直指核心、毫不做作的痛快點評,不管是借古諷今,還是直接以寓言警世的表現(例如《高高的樹上》),皆有其獨到之處。

在《藝術人類學》中,易中天承襲了過往清晰的論述,除了可以看見其一貫的博學外,本書內涵除了對於藝術與人類學的研究者提供寬廣的視角,對於一般讀者也極具閱讀價值。

那麼,到底何謂「藝術人類學」?易中天說:「凡是通過對人的本質的研究來探討藝術本質的美學,都可以廣義地稱之為藝術人類學。

如同開頭所引述的觀點。「我是什麼?」、「我是人」-「我」如何證明自己不同於動物、而是「人」?以「我」為出發點的主體世界如何彰顯?乃至於確認自我的存在與生命的價值意義?

這些在哲學上論辯不休的議題,想不到透過藝術在人類歷史中的發生起源,得到了一種稱之為「自我確證」的合理詮釋。

人和動物的心理本質最根本的區別在於:動物不在對象上證明自己,人卻一定要在某個對象上證明自己,因此他要擁有對象、改造對象,在上面打下自己意志的印記,使之成為『自己的』對象。」易中天以此說明人類「自我確證」的需要,和不同於動物之處。

全書分為上下兩篇。上篇探討藝術的「發生機制」,廣泛討論人類的確證需求、原始圖騰、遠祖先民的心理和神話對於人類文明的象徵意義與具體指引。下篇則將上篇的論理具體引證到工藝、建築、人體裝飾、舞蹈、戲劇、繪畫、音樂和詩歌,作為實證。

我想《藝術人類學》在閱讀價值上不僅是知識上的增長而已。畢竟我們身上都帶著人類無數世代傳承而來的基因,遠始人類為了打獵需要而「加工」一塊石頭,進而在工具上刻上獨特的圖騰印記,以彰顯自我。不正如現代的我們,透過學識的增長與能力的提升等「加工」手段,以建立自我的事業與認同(也是一種確認自我的圖騰),均源於同樣的心理動機。

唯有認識自己的來源才能真正的認識自己,「自我確證」的需求使人彰顯自我而為「人」。有了這層認識,我想才有機會進一步超越身為「人」的各種限制吧!

 

 

活水部落文章歡迎引用轉寄,請註明「本文章來自活水部落」,謝謝你的支持鼓勵喔!

[各位朋友如果有痞客的帳號,請幫忙凱宇推薦上專欄喔!! 感激不盡!!]

 

按此推本文到噗浪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orbook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